把监管资源配置在高风险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也须“量体裁衣”

   2019-07-09 2180
核心提示:  把监管资源配置在高风险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也须量体裁衣    近日,2019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主题日活动
   把监管资源配置在高风险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也须“量体裁衣”
  
  近日,2019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主题日活动之一,2019“食品安全战略青年智库学者论坛”在北京举办。此次论坛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指导、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多位青年学者与百余位市场监管部门、食品企业代表,聚焦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智慧时代食品安全治理创新、“放管服”改革与食安治理等热点话题,共同探索食品安全监管新理念和新方式。与会专家建议,要把食品监管资源配置在高风险的环节,食品安全也须实施“量体裁衣”式的监管。
  
  食品安全
  
  食安风险交流应向信息交流转变
  
  在主题发言环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司预警交流和标准处处长郝明虹介绍了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的现状与发展。她表示,当前,食品新业态不断出现,食品安全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不适应等情况。近年来,在制度构建、队伍建设、信息交流、社会共治等方面做了探索,下一步要逐步构建中国特色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分析系统、发布系统、响应系统和再评估系统。
  
  郝明虹表示,未来,要改变食品安全信息多处、零散发布的现状,建立权威、集中、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平台,加大预警交流机构、队伍建设,完善和构建适合国情的预警交流体系,推动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由事中事后监管,逐步向预防风险为主转变。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管司综合处处长刘松涛在“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的主题演讲中,以食品安全科普小程序开始,又以小程序结尾。“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应向信息交流转变,目的是建立信心、构建信任,理念是重在预防、贵在治本。”刘松涛分享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进展及未来方向。“食品安全不是我国独有,从管理制度来看,我国最严。但从信息交流来看,要建立信任机制。今后,一方面要做好监管,另一方面要多进行互动、交流。”刘松涛以今年5月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举行的保健食品“五进”专项科普宣传为例,指出信息交流应该具有“共治、协同、创新、互动、精准”的特点。在近来查处的800多起案件中,不是保健食品的问题,大多是普通食品在违法宣传功能。他强调,风险交流的方式也需要创新。目前,一些基层的实践丰富且值得借鉴。如浙江“银龄志愿者”就以老年人向老年人普及科普知识的形式展开,效果良好。
  
  食品安全应从政府监管走向公共治理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宋华琳指出,智慧时代,食品安全应从政府监管走向公共治理,要关注社会、企业、组织和个人在实现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作用通过法律来引导社会系统,通过不同系统的“结构耦合”,来实现监管目标。他建议,要依法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构食品安全大数据可视化融平台,并运用大数据制定和调整食品监管政策。
  
  在宋华琳看来,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规范,不仅是法律的规范,还包括行政指导、风险预警、风险交流、企业自律性规范,以共同构成食品安全规范的集合体。他表示,监管权不仅仅在于政府,包括企业、行业组织和第三方也分享这种公共治理的权利。同时,在食品监管中要进行“量体裁衣”式的监管。这是因为食品的主体既有跨国公司,又有大企业,还有小企业、小作坊、小摊贩。在食品风险预警方面,要针对不同的企业、不同的食品区分风险高低,把食品监管资源配置在高风险的环节,实施“量体裁衣”式的监管。
  
  同时,宋华琳表示,在食品监管中也应该引入自我监管以及合作监管。自我监管,在食品安全中应该负首要的主体责任。政府监管是他律,自我监管是自律。自我监管有其自身的优势,包括食品行业协会、食品生产经营者在内,他们具有专业知识。还有第三方监管。在技术方面也需要外部的支撑。引入第三方监管,有助于减少行政成本,使监管更加灵活快捷。第三方机构通常不具有行政权,在监管过程中更有可能通过和市场主体的合作,来促进信息共享。企业更多将第三方主体视为市场伙伴,而非行政秩序的维护者。这更有利于形成持续、稳定的合作式监管。
  
  宋华琳还建议,运用大数据制定和调整食品监管政策:在研究制定食品监管制度和政策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大数据;建立科学合理的仿真模型,对监管对象、市场和社会反映进行预测,并就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处置预案;跟踪监测有关食品监管制度和政策的实施效果,定期评估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
  
  “食品监管应该从监管向治理转型,应该引入自我监管与合作监管。未来,发挥第三方在监管中的作用,引入智慧监管。” 宋华琳说,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治理未来会更好。
  
  食安风险交流要不断推陈出新
  
  两场圆桌论坛将此次活动推向了高潮。来自地方食安监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和青年学者们围绕“食品安全治理‘放管服’改革”“大数据助力食品更安全”两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此次论坛的专家发言引起了与会行业组织及科研院所的强烈共鸣。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单守庆表示,今后不仅要加强监管,还应加强风险交流,食品科普也要与时俱进。实践证明,在我国从食品大国迈向食品强国的征程中,食品科普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将与多平台和多媒体融合,整合优势资源,创作出更好、更多的食品科普作品,发出“健康中国好声音”,更有助于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工作的力量,满足人民对食品科学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常务副主任尹建军则认为,政府监管部门的惩治力,专家学者和行业协会的专业权威性,互联网自媒体的正面舆情导向作用,让食品安全谣言失去生存的土壤。今后,须加大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力度,让社会公众主动了解掌握科普知识,理性思考问题,逐步成为治理食品安全谣言的参与者和传播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线下充值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30072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