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行业标准 研发新型基质

   2019-06-20 560
核心提示:  科学技术,为黑木耳产业发展提速!    来源: 中国食品报网    近几年,菌包工厂化生产、棚室吊带精准化栽培、新型基
   科学技术,为黑木耳产业发展提速!
  
  来源: 中国食品报网
  
  近几年,菌包工厂化生产、棚室吊带精准化栽培、新型基质代料栽培等技术以及现代化、智能化生产装备相继在黑木耳生产中得到较好应用。日前,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办的第四届全国黑木耳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林下经济产品博览会上,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秘书长谢永信表示,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有效改善了从业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产出效率,使我国黑木耳产量和效益得到持续稳步增长。同时,受到原材料资源紧缺、环保政策收紧、生产布局转移等因素影响,黑木耳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在黑龙江、吉林等传统生产区积极推进,在供给侧机构性改革和产业精准扶贫国家战略下,我国黑木耳产业步入转型发展的新时期。
  
  检测
  
  展会上,工作人员利用机器将木屑装袋
  
  菌包工厂化成发展趋势
  
  在伊春林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黑木耳基地里,一串串黑木耳菌棒吊挂在大棚里,黑木耳长势喜人。“改变以往摆在地上、搭在架子上的生产模式,将黑木耳菌棒吊挂起来,既节省空间,又便于管理。吊挂模式下,每个菌棒产量能增加2—3两。”中国乡镇企业协会副会长、食用菌产业分会会长李玉春对记者说。
  
  “这是公司第三次参加黑木耳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了,公司研发的手提式食用菌袋便于基质原料包装,采摘方便,便于管理,吸引了相当数量的企业前来订制。”营口新航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先生说。质量高、便于管理的菌袋推动了黑木耳菌包的工厂化生产和出耳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传统的黑木耳菌包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已不适合当前雇人难、管理难、用工成本高等现实需求。近几年,黑木耳生产规模迅速扩张,各种机械设备不断推陈出新以及液体菌种的稳定应用,都推动了黑木耳菌包工厂化的发展进程。谢永信表示,耳农的需求也是推升菌包工厂化快速发展的根本因素。记者发现,一些黑木耳产区的耳农都愿意去买菌包厂生产并已经发好的菌包,自己只进行出耳管理,省心、省力。“黑木耳菌包工厂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将是未来黑木耳生产的主要方式。”谢永信说。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全国年产100万包以上的菌包厂近300家,其中,年产500万包以上的有40家,年产1000万包以上的有20多家。不完全统计,2018年,工厂化黑木耳菌包生产规模在10亿袋左右,仅占全年栽培量120亿袋的8.3%。全国仍有90%以上的菌包是一家一户或几家合伙的作坊式生产。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几年,黑木耳菌包工厂化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黑木耳发展
  
  黑木耳吊挂栽培基地
  
  行业标准制定亟须提速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国黑木耳产业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除了初级的黑木耳干品外,以黑木耳为原料的调味品,以及黑木耳茸饮、黑木耳果冻等精深加工产品成为人们新的消费需求。但在黑木耳产业发展中也存在着令黑木耳专家学者、身居一线的黑木耳从业者以及消费者担心的问题
  
  2018年8月,一条“田间黑木耳打药”的视频在朋友圈广泛传播,这引起了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姚方杰的注意。“视频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这反映出黑木耳产业的行业标准法规缺失以及执行不到位。”姚方杰说。黑木耳行业标准、法规缺失,造成每一个生产管理环节问题不断,品种侵权严重,品种的选育动力不足;杂菌基数大,病害、虫害易爆发,滥用农药等情况损害了整个黑木耳产业的发展。
  
  黑木耳产业在近几年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产品品质不稳定、市场收购价格低迷等问题,黑木耳种植成本增加,耳农经济收入减少。谢永信说:“在一些产区,个别耳农为了私利,在黑木耳生产过程中违规使用农药、增长素等药品,有了自己的小利,却危害了整个行业。”他表示,广大耳农应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规范投入品管理和生产操作管理,共同营造黑木耳生产的良好环境。
  
  黑龙江林副特产研究所所长胡伟认为,从“田间黑木耳打药”这一视频中,行业从业者应该珍惜、爱护黑龙江省黑木耳产业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政产学研商”应协同保护好黑木耳的安全环境;加大研发推广力度,加快实施黑木耳生产标准化。
  
  此外,据谢永信介绍,当前,我国黑木耳产业国家标准还停留在2008年修订本,菌种国家标准停留在2003年版本,行业标准制定严重落后于产业发展速度,满足不了新时期黑木耳产业发展对菌种供应、生产管理、产品采收等环节的行业标准需求。
  
  此外,原材料资源的日趋紧张让整个黑木耳产业的从业者惴惴不安。黑木耳生产配方中离不开木屑,近年来,国家在林木限伐政策方面持续收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黑木耳原材料的来源。
  
  新型基质研发任重道远
  
  近几年,行业相关科研机构及有关专家围绕黑木耳生产基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发了用玉米芯等农副作物替代部分木屑生产,并在某些地区进行了实验推广。吉林农业大学李玉院士主持的原农业部公益性科研行业专项“作物秸秆基质化利用”、吉林省科技厅专项“作物秸秆与畜禽粪便高效转化生产食用菌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均致力于系列木腐菌草腐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取得较好成果,依托行业专项科研成果,在吉林省推动实现了玉木耳、滑子菇等草腐化栽培。同时,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从2011年就将“黑木耳新型基质栽培技术”作为重点任务提出,以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为依托单位,组建专家团队和实验基地,开展农作物秸秆等新型基质在黑木耳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成功利用玉米芯、麻屑等农林废弃物部分替代阔叶木屑栽培黑木耳,替代比例可达到30%左右,在产品营养配方、检测结果等方面积累了大量实验数据。
  
  但该类研究成果中,新型基质只能替代部分木屑,不能完全解决黑木耳生产对木屑的依赖。“利用新型基质生产的产量不是很稳定,并且产出的黑木耳产品品质也受到消费者的质疑,认为口感不如全木屑生产的好。黑木耳生产中新型基质的多元化研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李玉春说。
  
  我国黑木耳产业拥有深厚的发展基础和巨大的市场空间。保持黑木耳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促进我国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业者应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结构优化为基础,加速黑木耳标准化、产业化和生态化进程,走出一条提质增效的发展之路。
  
  “黑木耳产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的过程就是创新发展的过程。”李玉春说。从2016年开始,我国大型黑木耳菌包厂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逐步取代遍地开花的小锅炉和一家一户式的栽培方式,从而实现了菌包生产上的提档升级。
  
  农业农村部原常务副部长刘成果认为,我国黑木耳产业作为健康产业,应该健康有序发展,目前我国黑木耳产业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一是在黑木耳产业发展规模上,由一家一户传统种植模式向工厂化、规模化生产转变;二是在生产手段上,机械化、工厂化生产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之一;三是在产品升级上,越来越多的黑木耳初级加工产品被研发成保健品、休闲食品、美容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下一步,黑木耳产业要想健康可持续发展,应该以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等为发展方向,在行业标准化建设上应该以企业为重点,以规范化为抓手,建立规范的行业、地方标准体系。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线下充值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3007246号-1